欢迎访问济南德辰机器有限公司官网!
服务热线:0531-68826688

全国服务热线:

0531-68826688

济南德辰机器有限公司
Jinan Dechen Machine Co.,Ltd
环保文件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15年来为上万家企业提升了产品价值

15 years to upgrade the value of thousands of enterprises

环保文件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危险废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来源: | 作者:sddechen | 发布时间: 582天前 | 5494 次浏览 | 分享到:

济南德辰机器有限公司

 危险废物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编  制:高超

      审  批:秦新芳

      版本号:20230102

      2023年01月3日颁布

      2023年01月3日实施

 

 

前言

为迅速、高效、有序地做好危险废物事故的防范和应急工作,减少环境危害,保护公众安全,依据国家环保总局《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精神,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适用于本公司内生产、储存、使用、运输危险废物发生的各类事故。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本公司环保科负责解释和更新。

 


一、单位基本情况

二、危险废物种类和产生工序

三、危险废物意外事故的确认

四、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职责及分工

五、意外事故防范措施

六、应急预案

七、废物的安全转移运输

八、周围环境监测

九、训练和演习

十、结束响应


单位基本情况和周边环境概述

济南德辰机器有限公司始建于2015年。厂址位于济阳县太平镇济太路济乐高速出口东500米机械装备产业园创业路1号,是一家专业生产门窗、幕墙设备。产品主要为铝塑门窗加工设备和幕墙加工设备,注册资本502万元。于2016年8月投入试生产,在生产及设备维修过程中产生的危废包括:废机油及废切削液。

本公司负责每个季度对危险废物的贮存管理。

周围环境综述

该区域位于黄河下游北岸,鲁西北平原的南部,是省会济南的近郊县,南靠黄河,西邻齐河,北依临邑和商河,东接惠民。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土地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土壤PH值为7.2—8.2,呈微碱性,无不良地质作用,场地稳定,适宜做一般工业建筑场地。区域内主要河流为黄河和徒骇河,境内长约61.7Km,主要利用的地表水资源为引用黄河客水,年引用量为2亿m³。徒骇河主要功能为排洪和灌溉,同时接收两岸工业企业废水和城镇生活废水。

该区域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2.8℃,年平均无霜期195天,年太阳辐射量124.4kcal/c㎡,年平均降水量583.7mm,降水集中在7—9月份,比较适合各种动植物的生长。

二、危险废物种类和产生工序

(1)  废机油:— 设备保养

(2)  废切削液—设备维修

三、危险废物意外事故的确认

危险废物意外事故是指危险废物在产生、收集、贮存、处理等环节上出现了扩散、流失、泄漏、人员受伤等情况。启动本公司事故应急预案处置。

四、事故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职责及分工

4.1.应急救援领导组:

 长:秦新芳

副组长:程传庆

 员: 高超   刘园   艾贻元

应急救援办公室:

4.2.应急救援领导组职责:

4.2.1、贯彻执行有关危险废物事故预防和应急救援的措施。

4.2.2、组织训练危险废物事故应急救援队伍。

4.2.3、对职工进行危险废物事故应急救援知识的普及和环保教育。

4.2.4、检查督促做好危险废物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救援的各项准备工作。

4.2.5组织危险废物事故应急救援。

4.2.6对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处理,提出整改意见并及时将事故汇报、通报。

4.3.危险废物事故应急救援成员各自职责和分工:

发生重大事故时,由领导组组长发布和解除应急救援命令(组长不在时,由副组长直接组织指挥实施),组织指挥救援队伍实施救援行动,向上级通报事故情况,必要时向有关单位发出救援请求,组织事故调查,总结应急救援经验教训。

综合部负责对上级部门报告意外事故的紧急处理情况,协调市专家组的鉴定工作,保障信息通畅。

综合部生产部负责组织专家及相应的医务人员,做好受损害人员诊断、治疗、抢救和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工作;负责紧急处理时家属的安抚工作。

综合部,财务部负责协调事故现场的监测,以及控制措施效果的评估;负责组织协调现场人员分流、调查采样的安全。

采购部负责保障意外事故紧急处理时所需危险防护用品的供应。

生产部负责危险废物的集中、收集、转贮、防止损失加重。

五、意外事故防范措施:

意外事故:主要是皮肤接触、眼睛接触,以及发生泄漏及火灾。

5.1.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应采取以下措施:

5.1.1急救措施:

5.1.1.皮肤接触:如果接触,立即用肥皂和大量水冲洗至少15分。

5.1.2.眼睛接触:如果眼睛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并及时送往医院。

5.2.泄漏应急处理:

5.2.1.在发生泄漏时,首先熄灭所有明火、隔绝一切火源,防止发生燃烧和爆炸。立即用废纸或棉纱擦干净,带消防沙或棉纱集中送到废弃库按危险废物处置。

5.2.2.处理人员需佩戴所要求的防护用品。

5.2.3.不得用水冲洗,防止污染区域扩大。

六、应急预案

6.1.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及时控制危险废物造成事故的危险源,防止事故的继续扩展;抢救受害人员;指导群众防护,组织群众撤离;做好现场清理。

6.2.应急救援组织与响应

6.2.1. 本预案为公司内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的专项预案。

6.2.2. 建立报警反应系统,保证通讯畅通。当发生应急情况时,现场人员必须采取抑制措施,尽量减少事故的蔓延,同时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主管领导人应根据事故地点、事态的发展决定应急救援形式。

6.3.应急救援的实施:

6.3.1、现场疏散组织:

6.3.1、设置警戒区域。事故发生后,由本公司领导小组和环保部门对现场进行封闭,应根据危废品的泄漏扩散情况或火焰辐射所涉及到的范围建立警戒区,并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上实行交通管制。警戒区域的边界应设警示标志并有专人警戒。除消防、应急处理人员以及必须坚守岗位人员外,其他人员禁止进入警戒区。泄漏溢出的危废品为易燃品时,区域内应严禁火种。

6.3.2组织紧急疏散。迅速将警戒区及污染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人员伤亡。紧急疏散时应注意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并有相应的监护措施。应向上风方向转移;明确专人引导和护送疏散人员到安全区,并在疏散或撤离的路线上设立哨位,指明方向。不要在低洼处滞留。要查清是否有人留在污染区与着火区。为使疏散工作顺利进行,处置现场至少应有两个畅通无阻的出口,并有明显标志。

6.4.急救措施

所有参加人员必须经过专业操作和现场急救培训。在事故现场,危废品对人体可能造成的伤害为化学灼伤、烧伤等,进行急救时,不论患者还是救援人员都需要进行防护。现场急救注意事项:选择有利地形设置急救点;作好自身及伤病员的个体防护;防止发生继发性损害;应至少2–3人为一组集体行动;所用的救援器材需具备防爆功能。当现场有人受到危废品伤害时,应立即进行处理,经现场处理后,迅速护送至医院救治。

6.5.泄漏应急处理:

泄漏处理一般包括泄漏源控制及泄漏物处理两大部分。

6.5.1 处理泄漏注意事项

进入泄漏现场进行处理时,应注意以下几项:进入现场人员必须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器具;如果泄漏物是易燃易爆的,应严禁火种;应急处理时严禁单独行动,要有监护人,必要时用水枪掩护。

6.5.2泄漏源控制

可通过控制泄漏源来消除危废品的溢出或泄漏。

6.5.3泄漏物处理

现场泄漏物及时进行覆盖、收容、稀释、处理,使泄漏物得到安全可靠的处置,防止二次事故的发生。

6.6.社会支援

一旦发生重大事故,本单位抢险、抢修力量不足或可能危及周围安全时,领导组必须立即向上级通报,必要时请求帮助。报警电话:派出所110 火警119 济阳县人民医院:0531-81172600 济阳县环保局:0531-84211624 济阳县安监局:0531-84237167 济南市环保局:0531-66608600 济南市安监局:0531-66608400

七、废物的安全转移运输

7.1. 运输前,到环保部门办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

7.2. 处置时间的确定应结合天气情况,充分考虑到本地区的特点后确定处置和运输时间,确保操作周期内必须为晴天,风速、风向、温度及湿度都应有利于处置作业。

7.3. 使用符合安全要求的运输工具。

7.4. 装卸运输人员,应佩戴相应的防护用品,装卸时必须轻装轻卸,严禁摔拖、重压和磨擦,不得损毁包装容器,并注意标志,堆放稳妥。

7.5. 装卸前,对车辆及工具进行必要的通风和清扫,不得留有残渣,卸车后必须洗刷干净。

7.6. 运输应指派公安人员押运,押运人员不得少于2人。

7.7. 按指定的路线和时间运输,不可在繁华街道行驶和停留。

八、周围环境监测

处置完成后,再对周围土壤、水质进行监测。

九、训练和演习

9.1.车间从实际出发,针对本单位的危险废物可能发生的事故,每年至少组织一次模拟演习。

9.2.把指挥机构和各个救援队伍训练成一支思想好、技术精、作风硬的指挥班子和抢救队伍。一旦发生事故,领导组能正确指挥,各救援队伍能根据各自任务及时有效地排除险情、控制并消灭事故、抢救伤员,做好应急救援工作。

十、结束响应污染的环境已紧急处理;受伤人员已得到救治,由本次意外事故再次引发事故的因素已清除。

                                                    

2023年1月3日